——市委党校2024年春季中青班赴中央党校异地培训
春夏交替的5月,中央党校绿树成荫、美丽恬静,一大红船在垂柳的映衬下鲜艳无比,朝晖下的掠燕湖金光潋滟。厦门市委党校组织2024年春季中青班的学员们于5月27日-6月1日在中央党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教学活动。
玉兰花开,清香四溢。5月27日下午,中央党校教学楼202教室里,朴素简洁的入学动员在这里进行。学员们从老师的介绍中学习领会了中央党校的辉煌历史和宏伟魅力,感受到了学习机会的难得及组织赋予的厚望和关爱。
高水准理论熏陶,筑牢信仰之基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本次培训课程聚焦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等内容,集聚了中央党校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授课教师运用丰富珍贵的理论资料、现实案例和研究成果,授课紧贴实际、深邃透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帮助学员提升思想认识,开阔眼界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王懂棋教授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巍教授讲授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郑寰副教授讲授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
▲中央党校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黄小勇教授讲授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林雅华教授讲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道勇教授讲授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学员吴一峰说:“老师系统梳理、精彩讲授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过程,让原著原理不再生涩,愈发可亲可爱起来。案例课、研讨课都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在党的理论的沉浸式学习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党性修养。”
学员黄兆茂说:“理论的味道真是甜的!通过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也达到新的高度,进一步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高站位实地体悟 强信念勇担当
5月28日下午,学员们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进程。从《共产党宣言》的小册子到南湖游船,讲述着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从大革命的高涨到遭遇挫折的低潮,学员们跟着心潮起伏;一帧帧照片,一件件实物,讲述着党的奋斗历程,也回荡着历史的足音。学员孙韬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第一次近距离参观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我将铭记党史,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好革命先辈们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立足自身岗位,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厦门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6月1日上午,学员们参观了中央党校校史馆、红船展览馆及校园红色雕塑等。在校史馆,中央党校的光辉历史在学员们面前缓缓展开。馆内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翔实的文字和一件件珍贵的史料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央党校90年发展的光辉历史及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和思想理论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坚守。
掠燕湖畔,1:1等比例仿制的南湖红船静静的停泊在那里,让学员们零距离感受“红船精神”,重温百年大党奋斗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无畏精神。
沿校园中轴线由南向北,学员们依次参观了主楼北侧的马克思恩格斯全身塑像《战友》、礼堂前广场的毛泽东全身塑像《我们的老校长》和综合楼广场前的邓小平全身塑像《总设计师》等雕像,深刻体悟到党在理论上事业上一脉相承又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历史脉络,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员刘留辉说:“通过中央党校学习,追溯中央党校建校史,瞻仰一大红船,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解。作为年轻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大力践行红船的奋斗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立足岗位,砥砺前行,担当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高质量研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边听课、边讨论、边消化,这是党校学员的“必修课”。分组讨论是党校学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常用阵地。
5月28日,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高惺惟教授、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胡颖廉教授围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实践开展案例式教学。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高惺惟教授开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教学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胡颖廉教授开展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实践教学
老师们进行背景和案例介绍以后,学员们分为4个小组围绕主题开展研讨,并推选学员代表交流发言。通过研讨,学员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千万工程”和“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掌握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能力,更加坚定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和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决心和勇气。
“我们要深入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农民所思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城乡融合,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推进乡村的发展与建设;坚持系统观念,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实行发展与保护并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学员苏阳顺说。
学习和交流无处不在。课间休息,学员们围着授课老师就感兴趣的话题“刨根问底”;学员们在去餐厅的路上、餐桌上三三两两,继续着头脑风暴;在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文献中心,边看、边讨论、边领悟;夕阳西下,掠燕湖边,思想还在沉淀……
学员邢东表示,看到文献中心那一面面书墙、一排排档案柜,散发着耀眼的真理光辉,真切地感悟到党史的真实伟力。特别感到兴奋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文献区里集中陈列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有关书籍和全套《厦门日报》原件。他说,“我细细翻阅这些泛黄的资料,从丰富的史实、翔实的细节中我深受感染、得到教益,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党性修养。”
学员肖小环说,“一周的中央党校学习给了我难忘的记忆,理论上的清醒激发我要立足岗位,继续把本职工作做精做细做好,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员洪志伟认为,“这次异地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教学内容丰富、师资水平高,尤其是现场教学触动较大。我们感受到中央党校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也深深为党校的严谨学风所感染,大家普遍反映,进一步夯实了理论之基,锤炼了坚强党性,履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不虚此行。”
撰稿:中青班学员肖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