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概况 > 校院新闻
智力援疆路,共筑党校情 ——厦门市委党校援疆干部李庆利吉木萨尔帮扶侧记
发布时间:2025-08-19

  “1条主线、3大目标、4项任务”这组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李庆利教授两百多个日夜,在北庭大地上写就的滚烫承诺。作为我校的首位援疆干部,2024年11月,跨越8000多里山河,带着沉甸甸的使命,踏上了这片热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每一项任务都当作使命来践行,把每一份责任都稳稳扛在肩头,在苍茫大地上刻写“奉献”二字。

  2025年8月中旬,厦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院)长张谷一行前往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县委党校交流考察,近距离了解感受李庆利老师作为福建第九批援疆中期轮换干部中首位党校教师在祖国北庭的奋斗故事。  

   

  

  课堂架桥连山海

  “要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北庭大地落地生根。”这是李庆利初到吉木萨尔时定下的目标之一。面对繁重的培训任务,他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道路与规律》等专题为核心,精心准备了4门课程。  

   

  

  在县委党校的教室里,他用“厦门改革实践案例”解读“全面深化改革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干部听得懂、用得上的“实践指南”。

  半年多来,吉木萨尔县委党校完成60期4135人次的培训,学员覆盖全县科级干部、村(社区)书记等关键群体。

  课题实现零突破

  “科研要扎根泥土,才能结出果子。”李庆利带着这句话走进吉木萨尔的田间地头,他和老师们一起深入基层调研,努力当一个扎根一线的“播种人”。  

   

  

  半年多来,他带领大家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吉木萨尔县委党校名义发表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实现县委党校核心期刊发表“0”的突破;所撰写论文《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发行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大型文献史册。

  他指导申报的课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北庭实践》获得自治区党校课题立项,实现县委党校教师立项区级课题“0”的突破;还有2名老师分别立项2025年昌吉州党校统筹课题和昌吉州社科联一般课题。

  此外,李庆利主持撰写的《关于“十五五”期间推动昌吉州种业产业高质量倍增发展的建议》,指导中青班学员撰写完成2篇咨政报告,均已呈报领导;与当地教师合作撰写的2篇报告入选第四届“第四届北疆区域兵地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咨政报告。

  名师领航铸师魂

  “留下成果,更要播下火种。”在吉木萨尔县委党校的会议室里,“李凤娇名师工作室”的牌匾格外醒目。这是李庆利推动师资建设的重点工程。  

   

  

  充分发挥名师表率作用,筹建“李凤娇名师工作室”,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教学资源的整合,指导本校教师利用吉木萨尔北庭故地的历史资源优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思想,先后开发多个现场教学点和理论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吉木萨尔县委党校的课程体系。

  “作为厦门市委党校首位援疆干部,李庆利老师无论是在人才队伍建设帮扶上,还是在贯彻主责主业中,均展现出厦门市委党校教师队伍的优良作风”张谷常务副校(院)长表示。

  他还从强化中心工作、突出特色优势、重在实际成效的角度,为李庆利老师接下来的援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期许,并指出将以构建联动平台为基础,持续推动两地师资互相交流,助力做好现场教学点的开发和建设,共同推动智力援疆在天山脚下结出葡萄般的累累硕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党校力量。

  在这条跨越山海的援疆之路,厦吉两地正以初心为墨、以实干为笔,共同书写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时代答卷。